烏龍茶最早發源于福建省安溪縣。很久以前,有一個獵人胡良在山中打獵,發現一種有著特殊清香的枝葉,于是他便折了一只,回到家中把它用開水沖泡,喝到嘴里發現很是香醇,而且頓覺口舌生津,煩躁盡消。
中國烏龍茶制作萌芽于16世紀,完善于17世紀,它吸收并傳承了中國各類茶制作精華,是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烏龍茶既保留了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甘醇,是半發酵的茶葉,其制作技藝工序復雜、條件要求高,被譽為世界最精湛的制茶技術。
烏龍茶加工的第 一道工序,就是曬青。采摘好的茶青,避開強烈的陽光,均勻鋪開后在熱浪下使葉片稍微變軟,移入室內陰涼處攤放,茶青的芳香物質得以釋放,香氣四溢。
茶葉分為六大類,其中就有一個大類是烏龍茶。而烏龍茶里面,所包含的香型和品種,是所有茶類當中種類最多、最復雜的。
烏龍茶主要產自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 灣三個省,在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的生產,以福建省安溪縣為主要產區。烏龍茶品種較多,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烏龍茶是福建、廣東、臺 灣地區主要生產的茶葉種類,因其三分像紅茶七分像綠茶的特性,被廣泛熟知。
烏龍茶花色品種眾多。各種烏龍茶多以茶樹品種命名。如由水仙品種采制的稱為水仙,鐵觀音品種采制的稱為鐵觀音。為區別同一品種茶樹在不同地區加工出的烏龍茶品質的差異,又往往在品種名前加上地名,如武夷水仙、閩北水仙、安溪鐵觀音、臺 灣鐵觀音等。因品種、制法上的不同,烏龍茶可分為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和臺 灣烏龍茶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