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于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
德國總人口8312 萬,主體民族德意志人,他們的祖先也就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一詞來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亞,日耳曼尼亞是古代歐洲的一處地名,位于萊茵河以東,同時也包括被古羅馬控制的萊茵河以西地區。
德國國內有大量外籍人員,大約有721.4萬,以土耳其人居多,但德國人在國外的也超級多,其中又以美國最多,大約有5800萬。
德國地形多樣,既有平原也有山地,河流眾多,全年溫差沒有大起大落,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位于拜恩阿爾卑斯山脈,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湖泊多而景色迷人。
德國是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德國是歐洲獲諾貝爾文學獎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性戀結婚在這里也是合法的,可以收養孩子。
德國是個能源消耗大國,消耗量長期位列世界第五,境內幾乎沒啥礦產資源,65%需要進口。
早期歷史
日耳曼一詞來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亞,尤利烏斯·凱撒以日耳曼尼亞稱呼萊茵河右岸的各個部落,日耳曼尼亞紀載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國(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為diutisciu land)來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語的diutisc(大眾的,指屬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詞而來,該詞最初用以區別源自拉丁文及羅曼語族的地方話。diutisc一詞依序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tiudiskaz(大眾的),tiudiskaz又來自于teudō,teudō又承繼自原始印歐語的tewtéh(人)。
很早以前德國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羅馬帝國(西羅馬)。
羅馬帝國
843年德意志從法蘭克帝國分裂出來,962年建立神圣羅馬帝國。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神圣羅馬帝國占領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蘭西部,并遠征俄羅斯、匈牙利。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
1157年,這一帝國得到了“神圣帝國”的稱號。1254年,帝國第一次開始使用頭銜“神圣羅馬帝國”,1512年的科隆帝國會議后頒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此后作為官方名稱沿用直至1806年。
1806年7月12日,通過簽署萊茵邦聯條約(德語:Rheinbundakte),16個在法國保護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在內的萊茵河兩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圣羅馬帝國,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邦聯”。邦聯在法蘭克福設兩院制議會,推選拿破侖為保護人,并由拿破侖支配邦聯的外交和軍事;協議同時規定,在發生戰爭時,邦聯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破侖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
8月6日,已自稱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神圣羅馬帝國滅亡。在接著的數年,萊茵邦聯又增多23個邦國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夠統治帝國剩下的領土奧地利帝國(1867年匈牙利獲得自治,奧國改名為奧匈帝國)。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荷爾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有加入萊茵邦聯,而且不計算并入法國的萊茵河西岸和艾爾福特。
德意志帝國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內政、軍事和外交斗爭。
普魯士于1864年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收回北方被丹麥占領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聯;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德國南部多個邦脫離法國統治,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并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附:德意志君主世系
兩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帝國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
1933年希特勒上臺實行獨裁統治,建立了納粹德國。德國于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同盟國打擊下,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
德軍于1939年9月1日對波蘭展開入侵,后協同蘇軍迅速占領波蘭全境,英國及法國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展開。隨著戰爭進行,德國及其盟國迅速控制歐洲大陸及北非,但迫使英國投降或停戰的計劃未能成功。1939~1940年,通過發動閃電戰,迅速占領了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對英國發動了空襲。
1941年6月22日,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并入侵蘇聯。德國于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藍色行動遭受失敗而由東線戰場撤退,又陷入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的盟國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迫使德國須防御意大利戰線。諾曼底戰役后增加了西線戰場,同盟國軍隊進一步進入德國領土。
1945年4月25日的柏林戰役中蘇軍攻入柏林城,4月30日蘇軍完全占領柏林城區,當天下午希特勒自殺,柏林防區司令打算向蘇軍統帥做出有條件的投降遭到了蘇聯方面的拒絕,5月2日在多次交涉無果下柏林守衛軍投降,5月8日,德國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東德和西德
戰后,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占領,并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占領區,1961年民主德國修建了柏林墻阻止東德居民向西流動。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布辭職。11月9日,“柏林墻”開放。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關于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
兩德統一
1989年東歐劇變,包括東德在內的各國共產黨政權紛紛垮臺;在四強同意下,1990年東德和西德終于達成兩德統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后,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于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1990年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并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如今的德國
德國因為境內工業基礎高度發達,被稱為“工業國家”。再加上國民對啤酒熱衷程度,又被稱之為“啤酒之國”。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秀麗的萊茵河、以及著名的勃蘭登堡門、還有曾經柏林墻遺址,每年均會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德國一看其風采。
一些人認為德國應該有高樓大廈和燈紅酒綠的都市,實際上德國很少有高樓大廈,大部分房屋較為低矮,如同我國三四線城市一樣,讓人完全想象不到這里是個發達國家。
德國人口和城市:
德國有不少城市,但城市規模并不大,一些城市房屋較為破舊,周圍被綠色所包圍,再加上有些歷史歲月城市建筑,鮮有的高樓大廈,如同我國的農村,不少留學生親切將德國稱之為“德村”。
德國國土面積有35.75萬平方公里,人口8293萬、全國劃分為16個州、12229個市鎮,但從數據上他們城市雖多,可實際上超過百萬人口僅有三個,柏林:363.4萬、漢堡:175.43萬、慕尼黑:134萬,其余城市人口未超過百萬。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少德國民眾原因生活在小城鎮或者鄉村中,全國超過七成民眾生活在十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多數人口居住在嫻靜的鄉村。
在德國有個特別規定,建筑物高度不能高于教堂高度,一旦有特別需求必須和當地政府協商。這樣一來讓德國境內高層建筑更少,再加上不少德國人認為低矮建筑更好展示文化特色,從而造就留學生口中“德村”。從另外角度我們可以明白,德國人不想因為城鎮化安逸生活,他們想讓祖宗留下文化底蘊更好傳播。
大部分德國人生活在中小城市,這些城市人口也不多,現有房屋已經可以滿足居住需求,沒必要在建個高樓大廈既不安全又費工費力。
二戰后,德國建筑遭到毀滅性打擊,德國政府為解決居住問題,提供巨額補貼,同時又出臺多項利民政策,從而有效解決居住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德國政府為防止炒房現象出現,對房產交易收取巨額不動產交易稅,讓人不敢輕易炒房,從而讓自己受到重大損失。除此之外,德國土地實行私有制和共同所有權規定,多個人可以擁有一塊土地,你想開發房地產需要和多個人進行協商,這些人意見不易達到統一,從而減緩房地產開發速度。
在德國會發現一個特別現象,出門買東西付款要不用現金或者信用卡,這讓不少習慣于手機支付國人感覺到不便。這種情況,在我國一些中小村鎮時常發現,網絡不便以及人口較少,出門購物還需要支付現金。
德國經濟:
德國是個高度發達國家,經濟體量居歐洲首位,世界第四。2019年國民GDP達到:3435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26.74萬億人民幣)人均GDP達到:41342歐元(折合人民幣:34.18萬人民幣)。從經濟上看德國絕對是個高度發達國家,畢竟那真金白銀數據是無法騙人的,我國想追上德國還有一段距離。
德國整體經濟發達,其中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25.8%左右、農牧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等行業在德國經濟中占有極大比重,其中服務業制造就業比例達到74.5%左右。德國境內有不少知名企業,比如不少國人喜歡的奔馳、寶馬、大眾等汽車品牌總部均位于德國。
德國有這樣一個奇特現象,出租車、警車、垃圾車均采用奔馳公司所制造汽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奔馳是德國本土品牌,必然會境內大規模使用。
在德國不僅可以享受到每周固定雙休(大約104天)還有每年24天帶薪休假、以及法定假日,這些節假期加起來大約有178天左右,也就說每年只需要工作187天,剩下時間完全由自己安排,并且每天工作時間在5.6小時左右,不存在所謂朝九晚五、九九六工作制度。
在德國你想加班,雇主也不會同意你加班,畢竟這個國家并不鼓勵加班,他們希望員工能在固定時間高效完成工作。
德國教育:
德國十分重視文化教育,他們將老師放在一個很高地位上,讓老師感受到國家對他重視,這樣他們會將更多精力投入教育之中。
德國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制,日常以培養孩子興趣為主,他們希望從而能挖掘孩子獨特思維,從而提升孩子智力和思考,為以后人生可以打下更好基礎。也就是說他們教育宗旨就是讓孩子快樂學習,不需要為學習而學習。
德國福利制度:
德國是世界福利制度最完善國家,在這個國家不管你父母是不是德國公民,均可以享受免費教育,也就是說從小學到大學均免費,這讓不少人為之羨慕,另外每個嬰兒一出生即可享受一千歐元出生補助、接著還有奶粉補助、兒童補貼金、育兒補貼金,一個嬰兒出生即可享受國家各項福利待遇。
嬰兒父母能享有長達三年帶薪育兒假期,這項福利制度由夫妻雙方共同享受,在這期間還可以領取原有薪資67%。
德國擁有世界最為健全醫療制度,在德國每個人都要購買醫療保險,在這里可以享受到免費醫療服務,完全沒有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存在,德國醫療宗旨在于團結互助、高收入幫助低收入、有錢人幫助窮人、讓醫療福利普惠到每個公民。
關于德國的一些冷知識
德國的未婚媽媽非常多,大約有70多萬,當地很多人認為結婚和生孩子是兩碼事,因為在德國,她們不僅不會受到歧視,反而單親家庭會受到更好的社會福利待遇。
德國面積357582平方公里,在歐洲面積排第七,但卻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行政劃分比較簡單,只有州和鎮,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
德國首都柏林,也是德國最大城市,該城在二戰時,被盟軍轟炸過363次,城內95%被夷為平地。其實不僅柏林,當時整個德國都遭遇了地毯式的轟炸,到處是一片廢墟,整個國家陷入癱瘓。
德國國旗呈長方形,由黑、紅、金三色組成,關于德國旗幟的起源,歷史相當悠久,最遠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
德國國旗其實有兩種,咱們平時常見的就是三色旗幟,但德國政府部門用的和這個不太一樣,上面多了一只黑鷹,黑鷹也是德國國徽的主體圖案,象征著力量和勇氣。
在德國當兵是個高薪職業,當兵5年,就可以在德國買套房,但也是個高危職業,因為德國經常跟著美國到處去轉悠。
德國的國歌叫《德意志之歌》,但作曲并不是德國人制作的,而是奧地利“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這曲子原本是用在《上帝保佑弗朗茲皇帝》上的。由于《德意志之歌》歌詞里面有敏感詞,所以在國際場合用的時候,只選用其中的第三段。
白鸛是德國人最喜歡的鳥,也是該國的國鳥,很多家庭的樓頂都有他們的鳥巢,德國人也對他們非常細心,專門為他們營造各種造巢的平臺,在德國,抓捕這種鳥屬于重罪。
德國國土位列歐洲第七,但人口卻位列第二,這也就造成了,德國的人口密度非常大,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226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德國沒有國家憲法,只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基本法確定了德國五項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聯邦制、法制國家和社會福利制度。總理為一把手,總統為名義國家元首,幾乎不露面。
德國是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由于原材料依賴進口,故而成本較高。
德國農業人口只占6.1%,但各類產量并不低,這得益于強大的農業機械化,很多農業設備是獨有的,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當地人種地都是以企業的方式存在,以中小企業和家庭企業為主,相當于農場主。
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這里也是一站二戰時,發動戰爭的資本所在地,這里是德國寶馬、奔馳、保時捷等眾多企業的總部所在地。
德國慕尼黑啤酒節是世界三大啤酒節之一,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每屆啤酒節要消費約600萬升啤酒、50萬只雞、100頭牛,同時為慕尼黑帶來8.3億歐元的收入。
德國實行免費12年義務教育,德國的大學是出了名的難考,但收費非常低,包括留學也是最低的國家之一,慕尼黑工業大學被認為是德國大學在當今世界上的標志,是“柴油機之父”狄塞爾,“制冷機之父”林德等巨匠的母校,已培養出17位諾貝爾獎得主,20位萊布尼茨獎得主,23位IEEE Fellow。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根據德國公布的數據,在2020年,平均月收入為3975歐元(稅前),由于疫情影響比上一年下降了不少,但這只是一個均值,部分人比這低,部分人高。
德國的離婚率非常高,多數離婚是由女性提出來的,幾乎所有成功的女性,都想擺脫婚姻束縛,這樣她們可以自由享受自己的生活,愛怎么過就怎么過。
德國的夜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漢堡,各類節目那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

德國是個高度發達國家,沒有高樓林立,也沒有燈紅酒綠,但是他依靠自身特色走出不一樣道路,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歐洲經濟橋頭堡。不要小看德國城市,他們規模不大,相應配套十分齊全,在這里生活不用擔心你無法生活下去,畢竟便利交通完全能解決每個居民衣食住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