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完1個億是種什么感受?
可能往往收錢的人要被花錢的人更震撼。
就像前天川大華西醫院就被這1個億的規培發展基金“搞蒙”了。
相關新聞還直接上了熱搜。
據了解,這1個億是我國首個個人捐贈的專項發展基金。
而捐贈者是,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教授。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問:
“劉進是誰?”
“一個億從哪掙得?”
“醫生都這么有錢嗎?隨隨便便就掙一個億???”
這幾個問題,我們慢慢說。
劉進是誰?
用他的話說,他是一個有農民背景的醫生,也是一個有醫生背景的農民。
1956年,劉進出生在湖北恩施。
從小喜歡數學的他陰差陽錯地考入了湖北恩施醫學??茖W校,還沒來得及反悔,就被分配到了湖北黃石第二醫院。
那個年代的分配制度不比現在,扎根醫院就意味著徹底斷了他的數學家夢想。
或許是出于賭氣,也或許是不甘心造化弄人。
報到那天,他主動選擇了院內相對薄弱的麻醉科,“大家水平都差不多,這樣就沒人能分配我了”。
說是這么說,但劉進學得也很認真。
從1984年開始,他先后報考了研究生,并在北京阜外醫院完成了碩士和博士學業。
4年后,又遠渡美國,跟隨國際一流麻醉學專家伊格爾做博士后。
在出國前,他的博士生導師徐守春教授知道這個年輕人有才華也有點軸,所以故意對他說:
“出國學習不要陷入對一兩個課題的研究中,要多花時間去了解為什么美國的臨床醫學比我們做得好?!?/span>
事實證明,這句話不僅影響了他的思維方式,更影響了他今后的關注重點和工作方向。
在美國的幾年間,劉進完成了十余篇英文論文,其中幾篇后來一直被世界經典的麻醉學教科書引用。
到了1991年底,劉進和導師伊格爾又發現沿用百年的有關吸入麻醉藥作用機理的假說存在著很大缺陷。
這個成績讓他直接拿到了美國綠卡,過上了人人羨慕的生活。
但此時的劉進卻做了一個讓周圍人都感到意外的決定:回國。
“美國的醫生們為什么這么驕傲,因為他們有一套高度規范、高強度且現代化的培養方式,這是他們的底氣,相比之下,中國沒有,所以中國的醫學生到美國交流,總被認為很業余?!?/span>
劉進決定,回國推動中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2000年,劉進進入華西醫院的麻醉科。
并且建議在麻醉科室實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
這是劉進擬定的培訓內容:
每周一到周五早上7:15,華西麻醉手術中心的醫師聚集在一起,開始長達30分鐘的晨課。
每周二下午5:00,舉行麻醉雜志俱樂部,解讀有關臨床的最新的英文文獻。
每周三晚19:00~21:00,是麻醉臨床技能培訓。
每周四晚19:00~21:00,是麻醉住院醫師大課。
每月固定的周一、周五19:00~22:00,是麻醉住院醫師的危機資源管理培訓課
其中如果涉及到病案討論,則要延長會議,而且討論時必須有抽問、質疑。
院內不少醫生都稱麻醉規培是“魔鬼訓練營”。
用四川話說:嘿出一身嘞冷汗,心理素質不好嘞怕是腳都要打閃閃。
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反對。
比如2008 年,一位姓吳的醫生認為支持華西規培的人是“腦子進水了”:
五年后很多本科畢業生已經讀完碩博連讀拿到博士學位了,而你只有一個住院醫培訓證。
劉進也不生氣,邀請吳醫生來親自體驗。
吳醫生呢,也不客氣,直接帶著調研表去了華西醫院,并且還在網上直播體驗日記。
從吳醫生的體驗結果來看,超出了兩個人的意料。
其中,69.5% 的醫生表示,自己選擇參加規培的初衷,是不會的東西太多,想學習。
但也有 65.3% 的醫生表示在這里無法安心學習。
對華西麻醉科住院醫師制度的認可程度一欄中,56.5% 的醫生表示不支持,對住院醫不公平。
39.1% 的醫生則選擇認可,應該開展下去。
當被問到“如果有后來者向您咨詢住院醫師培訓,您的意見時”,60.9% 的醫生選擇自愿,34.8% 的人表示不要來。
吳醫生把這份問卷的結果給了劉進,問他怎么看。
劉進尷尬地說:這個還是要等等再看。
劉進確實不好回答。
因為待遇、培訓任務等等因素,規培正在把一些醫生變成廉價的勞動力。
其次一些不具備培訓醫生的單位也常常打著華西規培的幌子套取專項資金,更讓規培制度走上歧途。
但事實上,這項制度出發點是好的,尤其是對麻醉醫生。
“很多人認為麻醉只是給病人打一針。其實,麻醉主要的任務是對病人基本生命功能的監測和調控,對重要臟器進行保護和支持?!?/span>
手術過程中,對于神經、呼吸、循環、肝臟和腎臟功能,以及體溫和血液內環境等基本生命功能的監測和調控,都是麻醉科醫師在負責的。
而這些技藝,必須在不斷的交流培訓中才能進步和提升。
就像華西醫院的王牌技術——雙側趾脈搏氧監測下腹主動脈內球囊放置和阻斷術。
這項由劉進團隊群策群力“攢”出來的技術,可以將出血量降到500毫升左右,手術時間也能由以前的10個小時縮短到1~2個小時。
同時,出血減少后,病灶更容易切除,也降低了術中出現大出血死亡,以及術后復發的風險。
而20年來,時間也在不斷證明劉進和他推動的規培制度。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大約5%的青年麻醉醫師都在華西接受過1~5年的臨床培訓。
全國每20個麻醉醫生中,就有1人在華西接受過一年及以上的培訓。
也確立了華西醫院“高等醫學教育國家級示范基地”的地位。
從2006年至今,華西麻醉相關死亡率從40萬分之一,變成了100萬分之一。
也就是說,由麻醉原因導致患者死亡的意外情況的發生概率為100萬分之一。
而國際頂尖醫院的麻醉相關死亡率一般在20~30萬分之一之間。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當年劉進在規培大會上的講話,正成為現實。
除了培養醫生,劉進還積極參與新藥的研發。
2020年至2021年,華西醫院與宜昌人福簽署了這兩項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合同,合同總金額為7.5億元。
因兩項合同涉及專利均由劉進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產出,按照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華西九條”,劉進教授個人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
而這次的一億捐贈,資金就來源于劉進其團隊研發的兩類麻醉新藥:
說起來, 1 億元并不是個小數目,對一個工薪家庭來說更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何況今年 65 歲的劉進馬上就要退休養老了。
但對于自己所做的決定,劉進說:
我從事研究和轉化 20 多年了,在規范化培訓這條路上也走了 20 多年了,希望這筆錢能讓更多的規培醫生和老師們在這條路上繼續前進,為基層培養更多合格的健康守門人。
給自己養老是一種浪費,讓無數人健康,才是物盡其用。
這番胸襟和境界,遠超常人。
就像那句話說的: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如今的劉進教授仍然活躍在規培醫生的第一線。
中國人民的健康大業也在有條不紊的建設。
這中間會很漫長,也會很曲折,甚至會暫時走上彎路。
但請相信中國醫生,相信每一個為人民做貢獻的人。